夜分享丨孩子学习的苦,有多少是家长带来的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深度育儿 Author 穆之之
作为父母,你在孩子的学习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
大部分父母的自我定位是引导者和监督者。但其实很多时候,我们都不自知地扮演了破坏者的角色。
拿我外甥女来说吧。
她今年三年级,算不好两位数的乘法,姐姐带过来让我教。
我给外甥女一支粉笔让她算题。
第一个竖式还没写完姐姐就发话了:照齐了没?数位都照不齐能算对吗?
外甥女迷迷瞪瞪改了改,还是不对。
姐姐一边嘟囔着“教了一上午了,位数还是照不齐……”,一边手把手教她照齐。
就这样,姐姐又“指点”了两三次,外甥女终于算出结果,错的。
姐姐又吼起来:我这样教你你都算不对!明明进位了……
看到这里,我果断把姐姐“赶”走。然后给外甥女讲了数位的知识,然后开始算乘法,再也没有出错。
我问:这些题简单不?
外甥女:太简单了。
然后又说,妈妈每次教我题都快把我吵哭了。
接下来外甥女午饭都不吃,拿粉笔写满了半个院子,一口气算完了所有的数学作业。
姐姐这里就是我说的“破坏者”。
她让孩子觉得,学习很辛苦。
很多父母都忽略了一点:
孩子的学习不是一天两天或几周的事,而是一个持续十几年的过程,所以关注长期影响很重要。
家长们关心的往往是短期:今天的作业写了没?这次考试得了几分?怎么被老师骂了?
然后,因为对“短期”的“重点关照”,毫不自知地破坏了孩子的长期学习。
比如,批评打骂短期可以让孩子多做几道题,长期呢?
像我外甥女说的,她每次做作业都快哭了。
如果学习如此痛苦,孩子怎么会愿意去学习呢?谁会爱上一个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呢?
如果不改变,她接下来十几年时间不是学习下去,而是混下去,甚至会厌学。
所以我说,这是破坏学习。
我遇到过好几个这样的案例:
孩子要小升初或者中考了,但是成绩还不是很理想。
于是妈妈辞职回家,专职照顾孩子学习。结果几个月后,原本成绩还可以的孩子下滑严重,甚至闹着要辍学了。
这里有不少是妈妈破坏学习的结果。
爸爸妈妈“破坏”学习最直接的方式就是,制造高压的学习环境,让孩子处于惶恐不安的学习状态。
比如写作业,我们经常吐槽“不写作业母慈子孝,一写作业鸡飞狗跳”。
但是,“鸡飞狗跳”时,不爽的只有父母吗?
父母生气了可以吼,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呢?
他们是不是一边察言观色,一边担心不会做被骂:做错题被骂、不知道错在哪儿被骂、没带书被骂、被妈妈翻出某张测试卷被骂……
他们是不是最讨厌写作业的时候?最害怕妈妈转悠悠来到身后……
我们可以回想一下,孩子因为写作业哭了的情况,多少次和父母有关?
而当胸膛里充斥着委屈、害怕、愤懑时,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?
事实上,这种时候孩子要么一直想着刚才的事,要么就是大脑一片空白。
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,数学老师是一个同学的亲姑姑,她对自己的侄子非常费心,要求很高。而他的父母,当然大义凛然地站在姑姑一边。
于是这个同学就非常害怕上数学课。结果,在亲姑姑的严厉要求下,不光数学,他各科成绩都在下滑。
姑姑很失望。有一次看到侄子没好好听课,就点名他回答问题。
侄子不会。姑姑就冷笑:好,问你个简单的吧!2+2等于几?
侄子怯怯地说等于4。
姑姑说:确定是4吗?
侄子立刻改口:6。
姑姑勃然大怒:都四年级了,连2+2都不知道了吗?
那个孩子当然没有那么笨,我记得他二三年级的时候还差点拿到奖状。但是,因为害怕,他表现得很糟糕,连2+2等于4都不敢说。
五年级没多久,那个孩子就退学了,再也不用上令他害怕的课。
所以,爸爸妈妈即使不能为孩子的学习增添多少乐趣,至少,别总让学习和痛苦、惶恐挂钩。
如果学习代表着痛苦和惶恐,那孩子就会想逃离这一切。
父母的高期待也会破坏孩子的学习,甚至会破坏得很彻底。
辍学的孩子有两种,一种是亲子关系不好,另一种是父母的高期待。
很多爸爸妈妈觉得:对孩子有期待,希望他将来有成就,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?
孩子学习好了吗?成绩提高了吗?他的表现让你满意了吗?
恐怕大多数父母的答案都是没有。
父母的期待,往往是孩子做不到的。
如果孩子做到了,父母就会提出更高的期待,直到孩子做不到为止。
孩子已经做不到了,父母还坚持要求,那孩子可能会崩溃。
父母的期待越高,执念越强,对孩子的伤害就越大。
记得以前看央视的《心理访谈》,有一期讲到一对父母,对孩子抱有极大的期待,他们的孩子学习很好,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。
为了给予最好的教育,他们把孩子从县高中转到市重点,然后再转到省重点,还把农村老家的房子卖了到省城陪读。
但是在省城,不能每次都考第一了,这个孩子精神就出现问题了。
父母的高期待一旦破坏学习,往往会破坏得很彻底。
那么,怎么样才能不破坏孩子的学习呢?
请记住下面的“父母三问”,时常问问自己,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。
第一问,我的行为让孩子更爱学习还是害怕、厌恶学习?
孩子学习的时候,作为父母的你在干什么?
催促?监督?挑毛病?看书?玩手机?
无论在做什么,我们必须考虑后果,考虑长期影响。
很多父母都没有想过后果,只是简单地随心所欲,想催了催一下,孩子表现差了骂一骂。
请留意孩子的反应。前面说了,如果孩子觉得学习是痛苦的,那厌学就变得很容易。
如果你的行为让他不耐烦,那你要知道,孩子今天是带着不耐烦学习的;如果孩子因为学习气哭了,那你要知道,孩子今天是带着委屈学习的……
带着的东西越多,学习的东西就越少。
所以,一定要问自己,我的行为让孩子更爱学习还是害怕、厌恶学习。
第二问,我对孩子学习的关心有没有超过他自己?
只要父母对学习的关心不超过孩子,那么你的期待就不会给他很大压力。
如果超过了,孩子就压力很大,还会觉得,我为了妈妈才学习。
孩子会觉得自己是牺牲者,而学习,就是牺牲自己玩的时间来获取妈妈要的成绩。
一旦被妈妈骂了,孩子就会怀疑学习的理由:为了你,我都这么辛苦了,你还骂我?
于是他很容易在“我不给你学了”的怒吼声中放弃。
这就是为什么父母越是上心,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是平平。
学习好的孩子,父母往往是不怎么干涉学习的。
我们总是觉得人家孩子习惯好,所以父母不干涉。其实刚好相反,因为父母一开始就不干涉,所以孩子养成了好习惯。
多问问自己,我对学习的关心超过孩子自己了吗?
第三问,学习不好还是好孩子吗?
我们周围,有不少学习好的孩子总是各种讨喜,不仅学习好,有才艺,而且温顺有礼;而学习差的孩子经常一无是处,还脾气不好。
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,学习好的孩子忙着学习,学习差的孩子忙着对抗情绪。
学习差的孩子有很多的情绪,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学习不好,在家被父母嫌弃不够努力,好像到哪里都不被欢迎,于是很多情绪和不舒服堵在心里。
他们最渴望的是被认可,被重视,然后才是渴望知识、渴望成绩。
所以,不把他们当坏孩子很重要。
这就需要爸爸妈妈能发现孩子的优点,看到优点你才会发自内心地认可他。
一、多观察孩子
不少父母都是“看分识孩子”,虽然和孩子天天见,但是除了催促学习,批评成绩之外,对孩子没有观察没有交流,根本不知道孩子“恐龙专家”“飞机专家”等等专长。
多观察孩子,你绝对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二、强化优点
可以学习一下“优势墙”等强化孩子优点的方法,让父母以及孩子自己都能看到这些优点。
成功总是建立在上一个成功的基础上,孩子的优点多了,自然会反馈到学习上。
有一句话说,学习是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负担,就像吃饭是我们的需求一样。
但不适当的介入,就会把学习变成孩子的负担,就像我们超级不想去的饭局。
希望父母从长期着眼,多观察结果,按规律教育孩子,那么孩子的学习肯定会让你很省心。
—《END》—
来源丨深度育儿(id:baomabaobao)
本文仅供参考,不代表市教委观点。
往期精彩回顾